蔡克信醫師的降龍十八掌又來了幾張的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100020742139662/posts/pfbid0aHjEoC6nhmgXLDj8nYJ4XvQSJswNt2TUVUWiDeCXkFQDZp8ZHGxLQdv7yMZyFJfGl/
絕響好片
大洋洲的定義多種,一種狹義的僅包括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三大島群,不包括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但紐西蘭、夏威夷州和復活節島也被劃分在玻里尼西亞群島內。
這張專輯是個概念,從影像中孕生想像的原民烏托邦音樂。是製作人林虹與作曲家劉星的天馬行空音樂,極簡卻有豐富元素,音樂創新,層出音響更引人入勝!阿姐鼓的錄音師蘇前在這張專輯的混音錄音再度展現他對聲音變成音樂的通達。
劉星扮演主要角色。從演奏中阮、竪笛、打擊樂、電貝斯、弦子到男聲一人多役。其他有三位女聲。另外有梆笛、新笛、小提琴。還有電子合成器。
十一首音樂都有標題有景有情,但沒有模擬,帶些新世紀,但更抒情前衞抽象,音響迷會認為是發燒。
在第四首《大地的子民》,第十一首《尋找圖坦卡的海尼嫫公主》,就非常考驗樂器的真實感,音響的頻寬、動態、瞬應、細節,低頻的下沈層次與能量。如果沒有極低頻或喇叭未正確擺位,音響缺陷,包括空間駐波共振,頻域平順會毫不猶豫呈現!
這是荷蘭發燒唱片母帶重製著稱的STS作品。
Gerard Boontjes( 1952 -2022)出生於鹿特丹。2022 年在意外中死亡。生前是令人愛戴的音樂老師特別是吉他教學,悼詞中有「多麼美麗的人。屬於祢的話語對我來說才有價值。
鼓舞人心。充滿信心。支持。教育性的。友好的。靜謐的存在。相信別人。衷心。感激。感謝傑拉德,感謝你一生中所做的一切,為其他人帶來了許多好處。」
尼龍弦吉他在1970年代後經由電子擴音,可以在樂隊或管弦樂團中合奏聽到純正的尼龍吉他聲。
「永不嫌遲」這張專輯是2003-2005的錄音室現場作品,由Gerard以Godin 尼龍弦吉他主奏,另外有低音吉他,套鼓,打擊樂器伴奏,基本上是三重奏。在《blue angel 》有第二把吉他。在《Anna Louise 》有管弦伴奏。
製作過程非常講究,首先在荷蘭Panningen Volcano錄音室使用Shure RCA、Schorps麥克風,音樂家同步,彼此互動如同現場,掌握現場堂韻氛圍,錄混後將母帶轉到STS,由後製名家Fritz de With以24bit 經由TASCAM DVD1000處理聲音平衡,最後再由the Masters錄音室完成後製,整個專輯是結合麥克風擺置與最新數位技術完全的作品。
Gerard 的尼龍吉他浮凸在音場正中前,其左後貝斯吉他,右後敲擊,都栩栩如生。主奏合奏都實體感明晰。樂器的頻域極寬,動態對比極大,瞬態反應利落!貝斯或鼓擊既沈又穩,尼龍弦的自然共鳴極具魅力。許多曲作是Gerard譜寫,也有爵士或創作歌謠改編!這張的賣點就在演奏技藝,尼龍弦音色與有如現場近距離聆聽的真實!
這張《威尼斯》CD復刻,其實是來自原始LP加上另一張《歡樂巴黎人》LP轉製合併。都是由匈牙利指揮大師索爾第(George Solti 1912-1997)在英國柯芬園指揮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在倫敦Kingsway Hall,由名家Kenneth Wilkinson的錄音。《威尼斯》在1958,奧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 1819-1980) 是1960年,當時還有一個名盤是大家熟悉的《皇家芭蕾》,則是1957年在同場地同一樂團,同一錄音師,但是由安賽美(Ernst Ansermet 1883-1969)指揮。《威尼斯》與《皇家芭蕾》屬於RCA living stereo系列, 但由英Decca壓片,事實上Wilkinson也是Decca錄音師。至於《歡樂巴黎人》原始LP就屬Decca。之後各原廠都在CD時代轉製cd發行,多家發燒唱片廠也獲授權復刻LP或cd或SACD。現在介紹的西班牙blue moon公司是相對後起之秀,它的復刻絕對不在已絕版的Classic Records之下,未收藏過的之前版本的,這兩款唱片都值得收藏!
《威尼斯》是由意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羅西尼、奧芬巴哈、龎開利的序曲、前奏曲、舞曲、船歌組成。
《歡樂巴黎人》則是由Rosenthal改編自奧芬巴哈的24段音樂組成的獨幕歌剧。包括有波爾卡、華爾茲、船歌、進行曲和康康舞曲等形式,全劇充滿巴黎當年豐彩,澎湃氣勢。
由於演錄俱佳,成為音響迷的發燒追求!
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是所有小提琴家必修曲目,六首,奏鳴曲(Sonata)遵照慢-快-慢-快的教會奏鳴曲曲式,三首奏鳴曲的第二樂章都是賦格曲;組曲(Partita)的形式,除了第3號較為自由,前兩首一定程度是按照四種基本舞曲組合而成。當中蘊藏之音樂性和技巧性,每一個顫音、滑奏、雙弦之細節要求,對每一位小提琴家都是極高挑戰。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 1903-1992)清晰純粹指法和弓法,每個聲部主奏都突顯出音樂溫暖自然如歌,典雅、理性與感性兼備。即使單調對位也充滿生命力。
留聲機雜誌評論:「米爾斯坦是天賦異稟,對於作品的曲式結構有絕佳的敏感度,使此份錄音成為真正的絕品。」
巴赫這六首無伴奏小提琴作品,到二十世紀才為世人高度重視。最早將這套曲目帶上音樂會的應該是小提琴家姚阿幸,之後米爾斯坦的老師奧爾與史托利亞斯基(也是大衛·奧伊斯特拉克的老師)也不青睞,或許也是大衞沒有錄全這套的原因。米爾斯坦後來會鑽研這套作品,是在他拉了雷格的無伴奏小提琴作品,之後在他的獨奏會上,總是會放一、兩首巴哈的樂章,逐漸他在二次大戰後,成為西方少數擁有這套曲目成為常規曲目的小提琴家,也是為什麼他能在一九五四年到五六年就為Capitol唱片公司錄下這套曲目,在當時,大概只有少數像恩奈斯庫、曼紐因等人錄過。日後,米爾斯坦七零年代在DG又錄過另一套巴哈無伴奏全集,同樣深受企鵝三星好評,這套一九五四年的錄音因為是單音,再加上Capitol公司後來被併購,有很長時間被人遺忘,但是在這套錄音重新以CD發行後,許多人認為這套錄音比他較晚錄的那一套更出色。
之後EMI多次再版,2021年Blue moon唱片復刻,以full dimensional sound標榜,當然是單音,但比原始版有更大電平,同樣值得未聆聽過早年版的樂迷收藏!當年的製作Richard C. Jones與錄音師Frank Abbey是先知!
麗爾絲·麥金塔(Lils Mackintosh 1955 –2023)
是荷蘭爵士界出名的女伶,搖擺、藍調歌手。曾經與名家Oscar Peterson、B.B. King、Scott Hamilton、Rita Reys、the Rosenberg Trio、Cor Bakker、The Beets Brothers、the Dutch Swing College Band等合演。
從1977首發爵士單曲著名的Rodgers and Hart 經典《 My Funny Valentine 》,巡演各國,
1990 贏得荷蘭爵士歌手大獎(Vocalistenprijs’ at the Dutch Jazzconcours in Breda )是演藝事業轉捩點!在歐美各國演出也是重要爵士音樂節常客。1998年成立「Lils Mackintosh & The Swing Cats’ band 」。
1993 發行「It’s not perfect to be easy」提名艾迪生爵士獎,1994再發行「This is the strangest life I’ve ever known 」以及2025復刻的這張「Black Coffee」,應該這個開始,她的唱片成為音響迷的發燒片,包括 2010 發行的復刻1993「A fine romance 」,也成為發燒唱片經典。
1995年之後致力爵士樂的演藝與教育。2023年辭世。
「黑咖啡」黑膠唱片是全類比製作,由STS 老闆Fritz de With以盤帶錄音混音,所以2025年發行黑膠也發行盤帶。黑膠唱片採DMM刻片,壓片版質極靜一無雜訊,也無pre-echo。曲目包括麗爾絲二首作品《Isn’t it odd 》與《Dear dream 》,其他都是爵士標準曲,藍調或歌謠,包括《My funny valentine 》。
有人把她的歌聲比喻Billy Holiday,其實不像,她的音域寬平順𣈱,高音抒情優美,中低頗有藍調。
這張唱片的伴奏包括吉他、口琴、貝斯、套鼓、薩克斯風、鋼琴、木琴、翼號等。爵士樂通常是同台同步演出錄音,Fritz果然是高手,人聲浮凸,樂器實體,沒有誇張音效,是自然傳真傳神的好錄音!(絕響唱片代理)